陕西省西安圆钢企业现状与特点
(一)企业基本概况。我区现有西安圆钢生产企业7家,年产能200万吨,占全国产能的10%左右,主要分布在盛庄街道、西安市街道、高都街道和付庄街道。7家企业总资产34.4亿元,总负债19.1亿元,资产负债率55.6%,从业人员2891人。陕西金汇集团在我区下属三元管业、冠龙管业、金汇管业和森森管业,在沂南有承禹管业,年产能100万吨,是陕西省市专业分工最细致,产量最大的西安圆钢生产企业集团。其中三元管业建有热轧生产线2条,冷拔生产线4条,年产量20万吨。冠龙管业专业生产小口径冷拔管,建有生产线5条,年产量8万吨。金汇管业专业生产热轧大口径管,建有生产线2条,年产量10万吨。盛源西安圆钢是我区最早的西安圆钢生产企业,建有热轧生产线8条,冷拔生产线4条,年产能60万吨。目前受人工缺口大影响,只有4条冷拔生产线正常生产。银隆管业建有热轧生产线2条,冷拔生产线4条,年产量10万吨。美鑫管业和汇通管业是最近两年来建设的企业,美鑫管业建有热轧生产线2条,冷拔生产线6条,年产量15万吨。汇通管业建有热轧生产线1条,冷拔生产线6条,年产量15万吨。2011年7家西安圆钢企业实现产值45.6亿元,占全区规模总量的5.5%;2012年1—9月份,我区西安圆钢企业实现产值42亿元,占全区规模总量的5.9%,西安圆钢行业已经成为我区主要支撑行业之一。
(二)工艺流程。我区西安圆钢企业主要采用冷拔、热轧工艺进行生产,冷拔工艺生产直径10厘米—76厘米的小口径,生产工艺流程是:圆管坯→加热→穿孔→打头→退火→酸洗→涂油(镀铜)→多道次冷拔(冷轧)→坯管→热处理→矫直→水压试验(探伤)→标记→入库。热轧工艺生产直径76厘米—273厘米的大口径管,生产工艺流程是:“圆管坯→加热→穿孔→热轧→脱管→定径(或减径)→冷却→矫直→水压试验(或探伤)→标记→入库。冷拔工艺生产小口径管需要冷却、酸洗、冷轧、热处理等多道工序,产量低,生产成本大,但相比大口径管附加值高,每吨售价高出200元左右。热轧工艺生产大口径管管坯经加热、穿孔后一次成管,工艺简单,产量大,但是价格较低。
(三)技术水平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我区西安圆钢企业热轧冷拔技术已经日臻成熟,产品质量稳定,盛源、三元的冷拔管在业内享有较高的声誉,银隆钢管不断完善技术水平,成为我区唯一一家通过API认证的企业。目前西安圆钢产品呈现出小口径管产量逐渐增加,大口径管逐渐减少的态势。产品多以低中压锅炉管、普通流体管、结构管、油套管、管线管等技术含量低、工艺流程简单、20号钢坯为原材料的普通西安圆钢为主,无缝油井油气管、高压锅炉管、轴承套管、液压支柱管、油气钢管、汽车船舶高精度管等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的特种钢管产量比重小,更高端的高精度合金管、不锈钢管在我区还没有企业生产。
三、西安圆钢行业存在的问题
(一)企业盈利水平逐年下降。近几年来,由于我区西安圆钢行业发展迅速,产能产量快速扩大,各种西安圆钢的价格优势逐渐淡化,利润空间由最初的1000元/吨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50元/吨。尤其去年以来,管坯、人工、运费、电费等成本的上涨,使得西安圆钢生产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。而产品的价格热轧管在4750元/吨左右,冷拔管在5000元/吨左右,基本和08年以前的价格基本持平,现在我区西安圆钢企业只能靠加大产量保持企业的正常运营。
(二)企业管理水平低。西安圆钢企业普遍存在粗放型管理的情况,尤其在产品的包装、入库和出厂环节上不注意细节问题,同类产品南方企业比我们高出50元/吨左右。并且多数企业面对的是经销商,不直接面对用户,品牌效益在多数企业主中没有概念,“盛源”、“三元”等牌子虽然在业内具有较高的信誉,但是企业皆没有注册品牌和商标。
(三)行业生产差异化程度低。从2003年第一家西安圆钢投产到现在成为全国小口径西安圆钢生产基地,我区西安圆钢行业发展走的是一条简单复制的路子。所有企业工艺流程、产品种类大同小异,都是热轧、冷拔配套生产,虽然在产业集聚、物流配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,但是在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,我区西安圆钢市场由出口、内销并重转为全部内销,加上这几年国内市场疲软,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了西安圆钢行业的市场竞争力,抗风险能力弱,企业利润空间逐渐看薄。
(四)产品结构单一,技术水平低。目前我区企业多数采用20号钢坯为原料生产各种口径的西安圆钢,多数企业从建立到现在只是在产品种类上逐渐扩大,在产品结构上基本没有变化,98%以上的是普通西安圆钢,有技术含量高、附加值高的高档管基本没有生产。7家企业中皆没有建立自己的企业技术、研发中心,技术研发投入仅仅是在维护产品基本检验设备上,在提高技术水平、研发新产品上基本没有投入,多数企业技术含量保持在建厂时的水平。
(五)产业链延伸短,企业缺乏长远规划。我区西安圆钢企业购进原材料钢坯经过生产流程后,产品直接进入销售环节,工艺流程简单,产业链延伸短,产品附加值低。目前我区多数企业在近期内没有向更高水平、档次的发展规划,企业发展基本维持现有技术装备水平,仅在企业规模上有进一步扩大的打算。
|